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 以法治力量保護環境
——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環境保護“一法一條例”執法檢查
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,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《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(簡稱“一法一條例”)執法檢查。目前,河北省環境保護“一法一條例”實施情況如何?如何改進存在的問題,進一步鞏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?
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久久為功
目前,河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,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通過統籌推進壓能、減煤、治企、抑塵,2021年,全省PM2.5平均濃度38.8微克/立方米,比2013年下降62.7%,優良天數增加120天,重污染天數減少64天。同時,累計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136個,近4萬個村實現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,近岸海域國考點位水質優良比例連續4年達到100%。土壤污染防治方面,全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六年實現負增長,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%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9%,農膜回收率達到90%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%以上,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90%。
生態環境保護并非一日之功。執法檢查報告提出,要正確認識河北省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突出環境污染問題,堅持方向不變、力度不減,精準科學、依法治污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執法檢查報告建議,繼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,緊盯污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,大力推進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,鞏固重點城市“退后十”成果,加強重污染天氣綜合治理、臭氧污染防治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、揚塵面源污染治理;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,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,“補水—治污—防洪”三位一體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,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,深化渤海綜合治理;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,持續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,積極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加強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,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膜回收行動,加大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力度。
依法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仍需加力
近年來,河北省不斷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組織領導體系,持續完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,完成制定修訂生態環境保護、大氣污染防治、水污染防治、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、土壤污染防治、河湖保護和治理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、船舶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規30余部,批準設區的市制定環保類地方法規20余部,實現11個設區市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全覆蓋,構建了門類齊全、覆蓋面廣、針對性實效性強的生態環境地方標準體系。
然而在執法檢查中發現,目前河北省有些地方依然存在環境過剩產能壓減進展較慢,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上馬不力,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、無害化處置不到位,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。
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。執法檢查報告建議,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自覺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,明確部門職責,形成工作合力,切實擔負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法定責任,科學確定環境保護目標和治理任務,采取有效措施,改善環境質量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。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、排污許可、環境監測、環保督察、考核評價、責任追究等法律制度,用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,以法治的力量保護環境。
以更大力度推動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
近年來,河北省高水平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和首都“兩區”建設,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、太行山綠化、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等重點工程,嚴守生態保護紅線,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。
數據顯示,2018年以來,河北省累計完成營造林3525萬畝,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%,修復“三化”草原生態206.38萬畝,完成3877個責任主體滅失礦山修復綠化項目,修復面積31.93萬畝,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.3億立方米。2021年全省超采區深層、淺層地下水位同比回升5.12米、1.87米,華北“大漏斗”治理成效明顯。
“牢牢立足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,以更大力度推動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。”執法檢查報告建議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,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,深入推進濕地、草原、山體綜合治理和修復,加強河湖濕地一體化修復保護、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跡地生態修復,加大水資源涵養和生態補水力度,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,科學劃定“三區三線”,加強生態保護監管,嚴防生態破壞行為。(記者霍相博)